第五百五十五章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3/3)页

    在泰西,在世界各地,茶都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提神饮品,在英格兰即便是发霉的茶砖,也会被加入各种佐料用于烹饪,甚至诞生了一种很甜的、加奶的茶,对于大明人而言,那个味道真的是一言难尽。

    而整个环球贸易中,大明远洋船队发现,世界各地的人,对于提神之物,都极为追捧。

    需求代表着市场,而市场就是白银。

    泰西的大帆船带到泰西茶砖,大部分都发霉了,但依旧能够卖到一个极高的价格,而大明因为对火器的注重,对火药远洋保存格外重视,所以大明在密封和防潮技术上,是领先泰西的,带到泰西的茶砖质量更加上乘。

    福建最适合种茶。

    福建多山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不争之地,这地方穷山恶水,八山一水一分田,兵家不争是因为没有抢夺的必要,如果茶砖能够行销海外,那么福建地面的百姓生活也可以变得更好。

    棉、胡椒、茶,就是这次远洋航行中最大的收获。

    万历十一年五月初七,大明远洋商队的船只顺利抵达了松江府新港,松江府一共有三个港口,而新港是大明朝最大的出海港口,万国城就设立在新港的附近。

    五艘五桅过洋船,五十艘三桅夹板舰,在驳船的接引下,缓缓的停靠在了码头之上。

    “那是什么?”刘吉刚准备下船,踏上久违的故土,他刚抬起脚,就看到了海面上远远驶来一条大船,只能看到风帆,看不到船身。

    陈天瑞对于松江造船厂还是有些了解的,远洋商队离开前,快速帆船已经开始了制造,他试探性的说道:“游龙号?”

    很快船只降下了风帆,船速开始缓缓下降,驳船开始前往接引,到这个时候,刘吉和陈天瑞才看清楚,是两艘船,还有一艘在风帆之后。

    的确是游龙号和飞云号,顺利完成了海测的它们,一同回到了母港。

    游龙号的海测一切顺利,但是飞云号的海测,并不是非常顺利,螺旋桨被海草缠住了,每次清理都异常的麻烦。

    工程落地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总是在磕磕绊绊中,不断的去试错,最终完成设计,这是一种全新的船只设计理念,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大明现在有耐心,等得起。

    新港的码头顿时忙碌了起来,力夫们喊着号子,向着大船而来,船上的货物很多。

    主要是棉花,这次途径蒙兀儿国,船上的大量货物换成了棉花,甚至刘吉还动用了一部分的白银去购买了一些棉花,棉花在松江府并不便宜,但是在蒙兀儿国,真的非常非常廉价,只需要一两白银的货物,就可以换到六袋棉花。

    一袋棉花一百二十斤,一袋棉花可以织造大布十二匹,织造小布十五匹,而大明一袋棉花的价格是九钱银,将蒙兀儿国的棉花贩运到松江府,一袋毛利就高达0.73银。

    而织造好的大布卖给蒙兀儿国的价格为一银每匹,毛利润也在0.6银左右。

    大明只需要运到蒙兀儿国的港口,蒙兀儿国的阿克巴,他是大明在西洋最大的代理商,而棉布的出口都是十万匹数量级的大宗商品。

    刘吉已经非常克制了,这次就带了十万袋的棉花,如此厚利的买卖,之所以没有带更多,是为了防止大量蒙兀儿国棉花涌入,让本地棉农遭殃,松江府有超过一半的田地种棉,松江府的气候其实更适合种水稻,而不是棉花,山东反而更适合种棉花一些。

    改变松江府种植的农作物,需要时间。

    不是朝廷一拍脑袋,下一道政令,让百姓改棉为稻,就能顺利推行的,都需要一点点的去改变整体环境,让棉花的价格稳步下降,需要劝农桑的地方官,好生规劝,需要时间去一点点的调整,当无利可图的时候,松江府遍地的棉田才会慢慢消失。

    除了棉花之外,还有胡椒、鱼油、棕榈油、方糖、蕉麻、橡胶、赤铜等等货物,这些都是在马尼拉购买所得,这些货物更多的是填仓,它们的价格比吕宋贵了大概四成,因为海贸的不断兴盛,利润其实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船队在里斯本卸货后,其实一直都是空船,主要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货物携带,即便是在泰西,也是如此,直到到了蒙兀儿国,棉花和硝石,才开始加仓,在马尼拉才彻底加满了船舱。

    没有值得携带的货物,也是大明永乐开海的困局之一,西洋很大,但值得前往的地方,也就是一个个的港口,值得交换的货物不够充足,每次下西洋,规模庞大,却收获寥寥,这让出海的动力越来越弱。

    在货物之后,就是海量的白银了,这些白银也要卸货,因为远洋的大帆船需要休整,损坏的风帆、船舷上挂满了藤壶、部分水密舱被启用需要修缮、船只需要进行全面的清理,防止耗子跑上岸传播瘟疫等等,远洋商队的船只需要维护。

    刘吉和陈天瑞等人则将白银放到了快速帆船游龙号上,快速帆船速度更快的同时,也更加安全。

    跟着快速帆船一起出发的,还有一支150艘船的庞大船队。

    这个船队要执行漕粮海运的任务,四百万石的漕粮已经装进了漕粮箱,搬到了450艘漕粮船上,450艘船将分成了三批运送,这是万历二年以来,漕粮海运的成果。

    船帆遮天蔽日,向着天津卫而去。

    大明皇帝朱翊钧收到了松江府的奏疏。

    松江巡抚申时行到码头迎接了归来的大明勇士,并且对货物进行了清点,货物的清单已经下章户部留底。

    “这一次居然带回来了三百余万两白银。”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疏,略显振奋的说道。

    考验大明工匠生产力的时间到了!

    五经博士黄子复承诺,今年年底将御制银币的产能提升到每年250万银。

    目前来看,远远不够!

    (本章完)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