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瑞士小金库-《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第(2/3)页
推荐建议37:肠内营养是预防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保护因素,对应激性溃疡患者建议早期使用肠内营养。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建议出血停止后24~48 h可进行肠内营养。
(三)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条件下,人体代谢率低,胃肠动力弱,肠内营养能否耐受,是否并发呕吐、误吸等并发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英国研究者Williams和Nolan[111]研究心跳骤停后进行低温治疗的患者发现,在低温期,肠内营养耐受率为处方剂量的72%;复温期,肠内营养耐受率为处方剂量的95%;正常体温期,肠内营养耐受率为100%。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好发时间在低温治疗开始后的24~48 h。因此,亚低温治疗期间给予相应常温时剂量的75%,或者采用幽门后喂养的方式,可以增加患者的耐受性,降低恶心、呕吐、误吸的风险。
推荐建议38:亚低温治疗时可进行低剂量(75%)肠内营养喂养,复温后逐渐增加剂量。亚低温治疗期间应更积极地采用改善胃肠道耐受性的方案。
(四)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患者的能量需求较普通机械通气患者高30%~50%,而由于体位的原因,患者的腹内压增加,胃蠕动能力下降,导致82%的患者在俯卧位肠内营养时存在耐受性问题,每日喂养量反而较仰卧位患者更低,使俯卧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高达70%[112]。有研究表明,在俯卧位接受机械通气的严重低氧血症危重患者中,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安全的,并且与胃肠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无关[113]。因此不建议单纯因俯卧位通气而停止肠内营养治疗。
俯卧位时改善喂养耐受性的措施:
1.在俯卧位通气实施前建议提前1 h停止肠内营养,并回抽检查GRV,防止翻身及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
2.俯卧位通气开始前后均需测量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维持气囊压力2.94 kPa。
3.在俯卧位通气体位摆放时注意避免压迫患者腹部,且保持床头抬高,以降低腹内压,避免增加胃排空障碍。
4.使用促胃动力药有助于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增加肠内营养的用量。
5.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来指导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实施。
推荐建议39:不建议单纯因俯卧位通气而停止肠内营养治疗,注意采取改善喂养耐受性的措施。
(五)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引起医源性喂养不足的原因之一。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自主呼吸障碍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可导致营养不良高风险,产生不良临床结局。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下丘脑、脑干等神经功能受损,容易出现胃排空障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越低,机械通气支持对患者的能量需求及胃肠功能影响越大。
使用机械通气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常同时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此阶段肠内营养的使用应参考休克状态时肠内营养的建议。复苏后只要胃肠道解剖完整并具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吸收功能),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肠鸣音恢复不是肠内营养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早期(24~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的患者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早期低热量喂养(30°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口腔分泌物、反流和误吸而不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116]。
推荐建议40: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单纯机械通气状态不建议延迟启动肠内营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