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7 老谭出马-《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2/3)页

    四月二十五日,《十五贯》在国务院直属机关礼堂演出,主席又亲自去看了一次,主席连续两次观看《十五贯》,轰动了京城。

    四月十九日,总理也观看了《十五贯》的演出并接见全体演职员,鼓励大家说:“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

    五月十七日,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邀请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二百多人,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昆曲《十五贯》座谈会。

    总理亲自出席座谈会,作了约一个小时的长篇讲话,他把昆曲誉为江南兰花,并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

    从四月十日至五月二十七日,《十五贯》在北京公演四十七场,观众达七万多人次,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田汉执笔的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把昆曲和《十五贯》推到了舆论的极点。

    当年的小钱从北京载誉而归,成为了浙江文化界重要的一支笔杆子,先后又写出了越剧《胭脂》和《柳玉娘》、绍剧《于谦》、婺剧《西施泪》、京剧《南屏晚钟》、戏曲电视连续剧《大义夫人》和电视连续剧《绍兴师爷》。

    他不仅获得过文化部的一、二等奖,还获得过“飞天奖”和“金鹰奖”。

    在成为一个优秀剧作家的同时,他还走上了浙江省文化厅厅长的岗位。

    老谭那个时候在浙江婺剧团,就是老钱写的婺剧《西施泪》的第一个范蠡,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钱看到了老谭很高兴,他说:“我可知道你一直都在杭城,我就在想,看你什么时候会想起我这个老头子,来看看我。”

    老谭赶紧说:“早就想来了,只是不好意思,这不是你已经声动全国,又身居高位,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怎么好意思来打扰你。”

    “你骂我是不是?”老钱笑道,“什么身居高位,不就是一份工作而已,现在这份工作也没有了,退了,我就在家里,写写书法,编编书,和你老谭有什么区别?对了,要说声动全国,你老谭的女儿才是,现在是不是连戏也不唱,变成著名的女企业家了?”

    “让你见笑了,还记得她是唱戏的。”老谭说。

    “怎么不记得,我还看过她几次演出,给她颁过奖,印象深刻,嗨,知道她去做房地产了,我还可惜过一阵子,现在婺剧本来就不景气,这还少了一个有希望的旦角。”老钱说,“怎么,老谭,说实话,是不是现在在家享清福,才忘了我这个老朋友了?”

    “怎么敢。”老谭赶紧说。

    老杨说:“钱厅长,谭老师现在也没有嫌着,他又回永城,去带学员班了。”

    老钱睁大了眼睛看着老谭:“你?去带学员班?老谭,你这是要发挥余热还是要赚双份的退休工资?”

    “谭老师是义务劳动。”老杨说。

    老谭笑道:“没办法,被外孙女拉回去了。”

    “外孙女?谭淑珍的女儿?”老钱问。

    老杨说对,就是从北京电影学院回来的那位。

    老钱哈哈大笑,他说:“听说过,听说过,听说过有这么回事,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要回到永城,去学地方戏,哈哈,我就是没想到,这原来是谭淑珍的女儿,你老谭的外孙女,谭淑珍弃戏去做房地产,没想到女儿弃电影回到了剧团。

    “哈哈,老谭,看样子你们一家,是天注定的和婺剧有缘分,没有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