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更何况,现在的中国腾飞也有能力和实力去研制这类更先进的反导拦截系统。 先不说自家的反舰弹道导弹的滑翔弹头,以及二炮的17型中近程突防导弹,就是于这两款武器系统有着极深血缘关系的无侦—10,就足以提供丰富的相关技术参数和关键要点,从而令lyj—24反导拦截系统的研制更加有的放矢。 要不怎么说,装备体系这东西越往后走,能跟的人就越少,除了巨大的成本投入外,关键还是要看掌握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总结。 打飞机防空系统能造的人多,那是因为作战飞机普及,把相关飞机的机动能力形成参数,往计算机里已输入,就能形成防空导弹的大致建模。 打导弹的反导系统能跟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最根本的原因便是能够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就锐减到那么几个,短程的还好说,中远程的更是屈指可数,没有相关的指标参数作参考,怎么去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本身的性能参数?真的要纸上谈兵? 等到了临近空间飞行器就更不用说了,能完成建造的可能也就那么一两个,因为这类飞行器的研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毕竟30公里到100公里之间的临近空间,属于那种飞机上不去,卫星又下不来的那么个奇葩存在。 具备外太空那种失重的状态,但依旧存在细密的空气阻力。 这就要求这类飞行器既要具备航空器那般灵活的操作性以及可重复性;也要拥有航天那种对失重状态的克服以及对抗高温高压的性能。 属于典型了航空、航天结合的产物。 当年冷战时期能这么玩儿的只有美国和前苏联,连欧洲那种号称科技发达,创新牛掰的存在,在这一领域都是空白。 至于号称技术更发达的日本,连这方面的皮毛都摸不到。 到不是日本和欧洲不想碰,而是自身的技术水平根本就达不到能够触碰的资格,因为这领域考验的可不仅仅是某一单品类的技术水准,而是整个航空、航天最最高端的综合实力。 第(1/3)页